臺灣社會長年瀰漫紅塵萬丈,擾攘不安,爾來慈濟佛教功德會的「潘朵拉寶盒」被人揭開,部分人士懷疑善款帳目支付不實,「宇宙大覺者」壓克力雕塑佛像高價販賣牟利等,媒體交相報導評論,社會上引發驚濤拍岸,堆起千堆雪。廣大佛門信眾,困惑慈濟該等作為表相是否契合正信佛法?忝為佛門弟子,鑒於此事體大,故不揣簡陋,略申管見。

一、     佛是「覺者」,「覺者」是佛,人間成佛者,迄今僅釋迦牟尼,別無他佛:

佛教固然是多佛論,群經錄諸佛之聖號,如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,東方淨琉璃世界之藥師七佛,拘留孫佛,迦葉佛…等,但從地球上,人間成佛者,只有釋尊,姓喬達摩,名悉達多,是二千五百多年前,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王子。其他諸佛均係釋尊在講經時提及,至於未來成佛者係彌勒菩薩,且經釋迦牟尼佛授記,見《彌勒上生經》。現在兜率陀天內院修行,龍華三會時,會降臨人間弘法,但那將在五十六億萬年之後。佛教認為人人皆有佛性,且皆可成佛,但至少在彌勒降世之前,人間難有成佛者,固然有人自稱成佛,誰予授記?

但是世人依法修行而成菩薩,或「四果」者不鮮,例如龍樹菩薩、馬鳴菩薩、達摩尊者,六祖慧能以及許多在社會各角落默默行善佈施者。

二、諸法空相,亦不往相:

佛法論相,相有「色相」及「心相」。我們所居住之世間分為「有情世間」及「器世間」,一切日月星辰、山河大地、草木蟲魚、飛禽鳥獸等皆屬色相,貪嗔癡三毒,則屬心相,物質世界的一切是「一合相」,本體性空,並無實有,不可執著,執著則生煩惱,故《金剛經》告訴我們要離相,更離「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」四相。《金剛經》又說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若見相非相,則見如來」。破除一切相,就是破除一切妄念,生清淨心,也消除了煩惱,回歸本心「如如不動」。

釋尊滅度後,後世弟子為懷念他,而塑造圓滿「三十二相」供弟子瞻仰,這是佛像由來。但《金剛經》也提醒眾生,「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」,因為如來法身已遍虛空法界,無一不是如來理體。而今慈濟雕塑「宇宙大覺者」出家像,大量出售供人膜拜,此「宇宙大覺者」是那尊佛?若別有人間成佛者?誰予授記?豈非妄想與「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」的釋迦牟尼佛打對台?並鼓勵眾生著相拜偶像?這豈是正信佛教修行法門?

三、     釋尊終生弘法利生,迄未建構豪華道場:

釋尊在菩提樹下苦修六年成道,雲遊恆河兩岸,隨緣講經說法,普渡眾生,例如:講《藥師佛本願功德經》時,是在廣嚴城樂音樹下。講《阿彌陀經》及《金剛經》,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講《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》,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。

釋尊及其僧團終生未向人勸募錢帛興建一座道場,隨處而安,但法音宣暢。不像今日塔廟寺院建築巍峨宏偉,畫棟雕樑,金碧輝煌,美侖美奐,宛若天上宮闕,不似在人間。

四、     布施不住相,以法布施為最:

悟明長老於三十多年前送乙幅對聯墨寶予筆者,該聯:「如來說莊嚴佛土,菩薩無住相布施」,語出《金剛經》,迄今猶高掛佛堂。《金剛經》也提醒我們,住相布施則不成菩薩,亦不應住法布施,「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,如人入暗,則無所見」,自然成不了菩薩。

布施是大乘佛教修行法門「四攝」、「六度」之首,分為「財施」、「法施」、「無畏施」三種,以法施為最。

《金剛經》:「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菩提心者,持於此經,乃至四句偈等,為他人說,其福甚多!」釋尊講《金剛經》時,幾次重複強調「法布施」大於「財施」,所以宗教慈善機構,欲行布施,不要老在勸募錢才上盤算,應在「法施」上多下工夫。「財施」就讓一般慈善團體去做吧!

五、     佛門戒律,嚴禁蓄財:

慈濟佛教慈善功德會每年募得上百億台幣善款,用在國內外各地炒作樓房及廉價保護區土地,開發拓展,以牟取暴利,並經營各種營利事業(以上皆係媒體報導),如果屬實,則其作為是否契合佛法戒律,我們但看佛門十誡中之第八戒:「不坐高廣大牀」,第十戒:「不蓄金銀寶物」,鑑此社會大眾心中自有評量,不再贅述。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觀自在心 的頭像
    觀自在心

    無住、無相、無念

    觀自在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